牛樟芝常見問題

台灣特有種牛樟芝(菇)(Antrodia cinnamomea)子實體標準暨正確學名判斷之關鍵 - 封面

台灣特有種牛樟芝(菇)(Antrodia cinnamomea)子實體標準暨正確學名判斷之關鍵 - 第一篇 牛樟芝的正確學名

台灣特有種牛樟芝(菇)(Antrodia cinnamomea)子實體標準暨正確學名判斷之關鍵 - 第二篇 牛樟芝的合法學名及模式標本

台灣特有種牛樟芝(菇)(Antrodia cinnamomea)子實體標準暨正確學名判斷之關鍵 - 第三篇 牛樟芝子實體標準

 

Q1:什麼是牛樟芝?
A1:

  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又稱「牛樟菇」、「神明菇」、「樟菇」、「窟內菇」、「紅樟芝」、「樟內菇」,是台灣特有藥用真菌,屬真菌界(Fungi)-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屬(Antrodia)。

  在野外生長於已傾倒的台灣牛樟木上,為牛樟木特有腐植菌,牛樟芝性喜幽暗潮溼的環境,生長最適時期為濕熱多雨的季節,牛樟芝子實體具有強烈的樟樹香氣,牛樟芝菌肉分為兩層上層色彩鮮豔初生為鮮紅或橘黃色顏色相當鮮明顧又被稱為「森林中的紅寶石」,另外有一些特別的牛樟芝會是白色或黃色,在自然環境中相當罕見。

  牛樟芝的外形相當多變一般多為板狀、鐘狀、塔狀或馬蹄狀,將牛樟芝含於口中有強烈的苦味,牛樟芝的盛產期由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下旬,11月過後牛樟芝的生長會漸趨緩慢,慢慢進入休眠而這時期也正是成熟的牛樟芝將體內養份轉化為三萜類化合物的重要時期。

  台灣牛樟芝最早被發現的年代已不可考,據鄉野耆老口中傳說猜測可能是明末清初隨著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移民,漢人逐漸佔據平原區域,而原住民的部落,則由原有的平原轉移至山區,因而發現牛樟芝的存在,被原住民利用解酒、緩解疲勞、預防各種疾病、解毒、消炎,因而被原住民視為珍寶,但當時並不為一般人熟知也不受平地人重視,直到十多年前牛樟芝的研究才逐漸開始,這十多年來隨著研究者越來越多,牛樟芝的神秘面紗漸漸掀開。

 

Q2:牛樟芝有哪些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及其功能?
A2:

1. 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
2. 多醣體 Polysaccharides(如:β-D-葡聚醣 β-D-glucan)
3. 腺苷Adenosine
2. 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
5. 蛋白質(含免疫蛋白 Immunity Protein
6. 維生素 Vitamin(如:維生素B,煙鹼酸…等)
7. 微量元素(如:鈣Calcium,磷Phosphorous,鍺Germanium,鐵Ferrum…等)
8. 凝集素Lectin
9. 血壓穩定物質Antrodia acid
10.  木質素Lignin
11.   麥角固醇 Ergosterol
12.  氨基酸Amino Acid
13.  核酸Nucleic Acid
14.  固醇類……等等

牛樟芝嚐起來有強烈苦味,主要來自三萜類化合物,牛樟芝以具有「調整體質」的特性著稱,不論是子實體或菌絲體皆具有特殊功效。

Q3:牛樟芝子實體、固態子實體、菌絲體成份上有何差別?
A3:

子實體主要成份:三萜類、高分子多醣體、超氧歧化酵素、免疫蛋白、維生素類、微量元素。
固態子實體主要成份:與子實體一樣,但含量會比子實體略低一點。
菌絲體:
僅含高分子多醣體、免疫蛋白、維生素類、微量元素,而無最重要的三萜類和超氧歧化酵素。

 

Q4:牛樟芝有哪些栽培方式,各有何優劣?
A4:

 牛樟栽培比較表

 

Q5:牛樟芝的安全性?
A5:

牛樟芝是台灣可供食品之使用原料。但法規較為嚴格
依照政府衛福利部最新公告之『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在2016 年7月11日後,業者須在產品上市前,將原料之詳細加工或製造過程、規格及90 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等相關證明文件,送衛福利部備查。
由2017 年1 月11 日起,產品的外包裝上,均須以中文加註「嬰幼兒、孕婦、哺餵母乳者,如欲食用本產品,請洽詢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之警語字樣,並且要明確標示原料使用部位為子實體或菌絲體及其培養方式。如有業者違反上述規定,將予以重罰。情節重者者,將勒令歇業,並將產品沒入銷毀。
由此可知,在購買牛樟芝保健食品前,必先確認以下重點:
1. 該產品是否有標示上述政府規定之警語?
2. 該產品是否有註明原料使用部位及製程?
3. 該產品是否有通過90 天餵食毒性試驗?
市面上品牌眾多,若以上任何一項答案是否定的,則需謹慎考慮是否要選購該品牌。

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

可供食品使用原料一覽表

Q6:牛樟芝正確學名的爭議?
A6:

  1990年,中國大陸學者臧穆博士,與台北醫學大學蘇慶華教授,曾經發現過一種靈芝Ganoderma comphoratum,發表於「雲南植物研究」,因其宿主為香樟木(Cinnamomum comphora),故稱之樟芝,恰巧與牛樟芝的俗名相近,使得牛樟芝也被誤認為靈芝,但是其模式標本(存放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院,編號HKAS22294,其中有詳盡之描述,包括特徵描繪圖,菌絲的特徵,該靈芝新菌種之孢子為雙層壁,且其表面具有突起。)描述的全文,與真正的牛樟芝完全不同。

  1995 年,張東柱博士與周文能博士於英國真菌學研究期刊「Mycological Research」發表,將牛樟芝發表為薄孔菌屬 Antrodia之一新種,命名為Antrodia cinnamomea,指定放置於台灣林試所之TFRI 119號標本為其主模式標本(Holotype),並將標準菌株存放於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CRC 35396)。文中詳細描述牛樟芝子實體及培養的無性世代形態特徵及其他培養特性,並註記該菌之寄主為牛樟樹(Cinnamomum kanehirai)。

  1997年吳聲華博士等檢視前述一模式標本HKAS 22294及前述二模式標本TFRI 119後,認為兩者是相同菌,但因臧穆博士與蘇慶華博士(1990)先發表,具有命名先取權,不過亦認同張東柱博士與周文能博士(1995)之意見,認為牛樟芝應屬於薄孔菌屬Antrodia。於是吳聲華博士等(1997) 於「中研院植物學彙刊」發表,認為應採用Antrodia為屬名及保留Ganoderma comphoratum之種名,並更正原先拼字錯誤而發表新組合名 Antrodia camphorata。其模式標本仍指定為HKAS 22294。


在2004年,張東柱與周文能兩位博士在「中研院植物學彙刊」提出應回復使用Antrodia cinnamomea為牛樟芝之學名。其理由為吳聲華等(1997)檢視臧穆博士與蘇慶華博士 (1990)發表之Ganoderma comphoratum模式標本HKAS 22294時,指出該標本由兩種不同之真菌組成,一為靈芝(Ganoderma sp.)、一為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

  而根據「國際植物命名規約」(McNeill et al., 2006),當學名所使用之模式標本包含超過一個物種時,該學名所指涉之對象必須是該標本中最能夠與原始描述相對應之部份。由於臧穆博士與蘇慶華博士 發表新種Ganoderma comphoratum時,所指涉者是該描述標本中之靈芝部份,而非牛樟芝部份。因此認為張東柱與周文能兩位博士於1995年之發表應為牛樟芝第一次有效(effective)及正當(valid )之發表。

  2004年,吳聲華博士等發表世界新種臺芝屬(Taiwanofungus),研究報告認為牛樟芝的LSU rDNA序列分析結果與Antrodia和Antrodiella的親緣性並不接近。應該將原本所歸屬的薄孔菌屬區分出來,並將牛樟芝歸類在新屬之中,即為臺芝屬(Taiwanofungus)[5]。余知和博士等學者在《Botanical Studies》發表《分析核糖體大亞基核酸序列研究薄孔菌屬(Antrodia)種類與相關分類群的系統關係》,又研究了臺芝屬的分類[6]。同年,2010年真菌字典(Dictionary of Fungi)、真菌銀行(MycoBank),修正牛樟芝名稱為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而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聲明的模式表準有二,TFRI119及HKAS22294,關於目前正式學名之爭議。


根據台灣特有藥用菇 牛樟芝(菇)的正確學名一文所述:臺芝屬目前無足夠理由成立新屬,理由如下
1. 由生物解剖型態的性狀特徵,無足夠理由成立成立新屬,薄孔菌屬(Antrodia)目前仍然在研究中,包含吳聲華博士自己的文章中已經明言(牛樟芝缺乏與他屬明顯不同的單一特徵可作為屬名的來源)。
2. 分子生物學角度的研究,目前爭議仍然很多,包含牛樟芝DNA的分子序列親源關係之研究仍在多方進行中,亦出現不同之見解。
3.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聲明的模式標準有二,TFRI119及HKAS22294,但是HKAS22294確定不是牛樟芝,所以這個命名,並無法成立。
最後可確定最正確及最合理之學名應為Antrodia cinnamomea。此學名較符合「國際植物命名規約」之命名原則。

牛樟博士留言板牛樟博士留言板